首页 > 权威发布 > 于文明委员:深入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促进中药产业发展提质升级

于文明委员:深入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促进中药产业发展提质升级

2021-03-08 09:32:29

  黄蓓 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3月6日

  近年来,中药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中药的需求使得中药质量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聚焦民生关切,带来《关于深入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促进中药产业发展提质升级的提案》,为中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十三五”期间,多部门持续发力,我国中药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支持101种中药饮片和59个中成药品种开展重点产品标准化建设,并支持包括中药质量标准库和第三方检测平台在内的支撑体系建设。通过项目实施,凝聚了中药产业发展质量标准先行的行业共识,建立了一系列的中药质量标准,形成了一系列中药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有效提升了中药质量,促进中药产业全链条优化升级。

  然而,中药生产链条长,质量影响因素多,中药制造设备落后、自动化水平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中药质量进一步提升,制约着中药产业发展水平提高。

  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促进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提升,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深入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

  “要让患者用上好药!”针对中药产业发展问题,于文明建议:

  一是继续支持开展中药标准化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支持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开展200种常用中药饮片和50种常用中成药标准化建设,推动构建符合中药自身特点的质量评价技术、方法和标准,构建从原料来源、生产过程、成品到流通的质量可溯源体系。深化中药质量标准库和第三方检测平台建设,为构建中药农业、中药工业及消费大众提供可靠的质量信息服务,为我国中药的质量与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提高中药智能制造水平。建议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加大对中药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发,针对中药制造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中药复方制造复杂度高、精细化控制难度大等问题,采用过程分析、在线检测等技术,结合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控制手段,设计研发中药制药智能化模块与成套设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高中药制药设备的集成化、连续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三是加快构建优质优价政策体系。随着中药标准化等项目实施,中药等级标准逐步完善,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快推广,推行优质优价的技术条件和行业共识已经形成,建议下一步由医保、卫生健康、农业、药监、中医药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优质优价政策研究,针对相关制约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逐步实现良性循环,正向激励企业种好药、制好药、卖好药,将好药留在中国,最终让患者用上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