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图神农本草经》中英法文译注本
2015-11-24 15:59:51
《全图神农本草经》首版由外文出版社与2015年8月出版,为中英法文版本。由法国汉学家安德烈﹒杜博礼和晓雅﹒杜博礼译注,中国画家刘景曾绘以365张精美国画配制而成。中国传统技法的国画阐述古老中医药科学,相得益彰。既是向世界传递了中医药的博精深,同时又为中国花鸟画开辟了本草这一全新的题材。[1]
书 名: 全图神农本草经
译 者: ANDRE DUBREUIL
ISBN: 978-7-119-09422-9
页 数: 875
定 价: US$260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8月
开 本: 1/16
绘 画: 刘景曾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该书总结了中国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的药物学成就,具有很高的科学与临床价值,是一部反映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典籍。 本书的译注者安德烈夫妇是对汉学颇有研究心得的专家,翻译出版过多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他们以中外文化交流为担当,迎难而上,潜心学习《神农本草经》文本,竭力把握中药学经典之精髓,经缜密的考校,将365种可以药用的植物介绍给全球英法语系的读者,同时做出与欧洲同科同属同种的普遍植物的初步比较,并连带介绍了相关欧洲古代药学知识。 该译本从顾观光本,围绕古文中药名称的认定与中外相关植物的比照展开,提供现代学名 (法文注释里只出现双名法,即拉丁文植物属名、种名两名,英文注释里追加到命名者),如现代药材囊括多种植物,则会提供尽量详细的植物品种。如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译本中还会提及韩语和日语名称或东南亚名称,包含菲律宾和印度。译本中说明药材用的植物部位,说明传统 (按照《名医别录》或《吴普》说法) 取药时期。另外,书后提供多语言索引,方便读者后期参考。 著名花鸟画家刘景曾先生在本书中创作了许多前人未曾涉足的物种形象,使传统花鸟画的物种大为增加,对新物种绘画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绘画不拘泥于影貌,一举突破了明清以来药物标本画的束缚。在画中容纳了大量诗文、史料等与该物种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信息。读者可细细品味那些耐人寻味的精彩画面。
有千年历史的中国花鸟画,一直由帝王喜好的富丽堂皇画风和观赏动植物素材为主流。许多大师已进行过零星的新物种实验,而此书将数百种中草药系列引进,目的是拓展画家视野,把许多无名小草引入画卷,登堂入室,并指出其名号,增加人们对大自然兴趣和关怀。满足人们对艺术多样化的需求;伴随社会进步,公众改革图新的追求,科学与艺术碰撞的结果应运而生;大量新物种涌入花鸟画,注入清晰悦目的原野情趣,进而达到国人博爱众生和净化心灵作用,这能对花鸟画美术史产生巨大影响。画中使用大量中国传统文化一起向世界传播。
《全图神农本草经》国画插图欣赏
《全图神农本草经》共上中下三品分三卷,计收录共365种。其中植物252种,动物67种,矿物等46种,共配书画400幅,由刘景曾(号壶工)先生创作。2014年在青岛世园会《盛世百草》画展曾展出其部分佳作。近期,《全图神农本草经》英法译本已由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药学和植物学法典,对全世界相关学科影响深远。原始文字叙述古朴,文义难明。聪明的古人用图画来补充说明。于是晋代出现《灵秀本草图》,将动、植、矿物等药物的形态绘制成图,配合文字阐述药典内容。唐代以后,官修药典中都有本草图,并时配彩图。宋明存世本草图艷丽宛如院体工笔画。清末《植物名实图考》有本草图1710种,线描绘制精准俊雅,广受学者赞赏。

茵陈
瞿麦,
天门冬

干地黄

瓜蒌根
昆布
牡丹皮

贝母

槐实
天雄
葶藶

红豆蔻
川椒

菖蒲

五灵脂
麒麟竭(龙血树)(血竭)
半夏
《全图神农本草经》
版权声明:以上图片来自于 http://art.people.com.cn/n/2015/1021/c206244-27724329.html